2020年是极不平凡而又具有里程碑意义的一年。面对突如其来的新冠肺炎疫情,世界经济陷入低迷,国际环境日趋复杂、不稳定性不确定性明显增加。面对多重挑战,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坚强领导下,我国各族人民众志成城、顽强拼搏,疫情防控取得重大战略成果,各级政府持续统筹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扎实推进落实稳就业、保民生等“六稳”“六保”政策,三大攻坚战的主要目标任务如期完成,在全球主要经济体中唯一实现经济正增长,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取得决定性成就,“十三五”规划圆满收官。在率先控制住疫情后,通过快速推动企业复工复产,增强经济发展活力和内生动力,稳住了经济基本面,全年国内生产总值增长23%,实现了V形反转。同时,新型城镇化和乡村振兴持续推进,依法行政和社会建设不断加强,社会治安综合治理深入开展,平安中国建设取得新成效。
在社会经济发展大背景下,安防行业作为国民经济的细分领域,同样经历着不平凡的一年。新冠肺炎疫情考验下,安防行业经历年初断崖式下滑,年中及年末行业出现大幅回暖并稳步回升。随着“平安中国”建设持续推进,“雪亮工程”“智慧安防小区”建设不断深化,再加上各地“新基建”政策加速落地、新型“智慧城市”建设项目相继上马,以“智慧医疗”“智慧社区”“智慧交通”“智慧校园”等为代表的行业智能化应用不断升级,持续推动着安防行业保持稳定增长,2020年行业总产值达到7950亿元。行业企业持续发展壮大,产业集中度进一步提高,领军企业扛起后疫情行业复苏大旗;应疫情防控需要,以红外热成像为代表的技术应用成为一大亮点;数字化浪潮下,大数据、人工智能、5G等新一代信息技术在行业持续融合落地,释放技术红利;伴随着安防智能化产业链不断延伸,AI融合场景应用的新产品新技术大量涌现;市场应用进一步拓展,市场空间持续扩维,在助推城市级、行业级、消费级等数字化转型的同时,安防行业也行走在新一轮的变革道路上。
一、建设更高水平的“平安中国”
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审议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二○三五年远景目标的建议》,对建设更高水平的平安中国作出重要部署,这是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从统筹“两个大局”办好发展安全“两件大事”出发作出的重大决策,是为实现人民安居乐业、社会安定有序、国家长治久安提供的坚实保障。
在党中央和国务院领导下,各级党委和政府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建设更高水平的平安中国的重要指示,牢固树立安全发展理念,整合各方资源力量,积极探索平安建设新体制、新机制并付诸实践。加强风险评估、源头化解、应急处置等工作,强化防风险、保安全、护稳定各项措施,有效防范化解了一系列重大矛盾风险,风险防控的整体水平稳步提升;通过深入开展扫黑除恶专项斗争,依法打击各类违法犯罪活动,加快社会治安防控体系建设,在全面提升平安中国建设科学化、社会化、法治化、智能化水平基础上,实现了“平安中国”建设迈向新的台阶。
根据公安部公布的数据,截至2020年,全国刑事案件立案总量已连续5年下降,八类主要刑事案件数和查处治安案件数连续6年下降;国家统计局调查显示,全国群众安全感逐年上升,2020年达到984%。
二、科技与平安建设、治理现代化深度融合
在统筹发展和安全、建设更高水平平安中国的实践中,中央政法委、国家发展改革委、公安部、交通运输部、教育部、卫健委等相关部门,在各自领域,结合自身部门业务,持续推动科技与平安建设、治理体系深度融合,积极推进市域社会治理现代化,推动新型“智慧城市”建设,落地“智慧安防社区”“智慧交通”“智慧校园”“智慧医院”等形式多样的活动,在不断提升平安中国建设科学化、精细化、智能化水平基础上,还实现了管理水平、服务水平的智慧化提升。
(一)深化大数据应用探索新型“智慧城市”
伴随着我国数字经济发展,大数据应用在提升国家社会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方面的作用越来越明显。近些年,国家不断推动大数据与综合治理能力的融合应用,支持各部门利用行业和监管数据,建设面向公共卫生、自然灾害等重大突发事件处置的“数据靶场”,定期开展“数据演习”,为重大突发事件期间开展决策研判和调度指挥提供数据支撑。
除公安大数据建设应用外,近些年,全国各地积极深化大数据应用,探索新型“智慧城市”建设,通过建设大数字平台和城市“大脑”,突破数据汇聚、整合、共享的瓶颈;通过把数字技术、信息技术、网络技术引入城市运行的各个方面,推进城市基础设施智能化升级,进而提升城市运行管理和应急处置能力,在保障城市安全的基础上,实现“一网通办”“一网统管”,让“群众跑腿”变为“数据跑路”,让公共服务更便捷化、城市管理更精细、生活环境更宜居。
(二)落地“智慧安防小区”探索社会治理新模式
党的十九大报告提出,“打造共建共治共享的社会治理格局”,这为加强和创新社会治理指明了方向。2020年在各地探索社会治理的新模式中,智慧安防小区/社区(以下简称“智安小区”)成为顺应现代科技发展大势、提升基层社会治理现代化水平的重要途径之一。
社区作为城市的基本构成单元,是居民安居乐业的基本载体。2020年公安部科技信息化局积极加强与住房和城乡建设部等部门的协调沟通,推动在国务院办公厅印发的《关于全面推进城镇老旧小区改造工作的指导意见》中增加安防建设要求。同时,以公安部名义会同住建部等部门,联合印发多个涉及社区建设的文件,明确提出智能安防建设、数据共享应用等要求,为各地推动住宅小区智能安防建设提供政策支持和保障。同时,公安部科技信息化局及时部署各地公安机关科技信息化部门,积极争取老旧小区改造政策支持,因地制宜提出智能安防建设内容及技术要求,配合住建部门推动智能安防建设,并做好技术指导和把关,督促建设单位认真落实相关网络安全法规与标准,确保网络安全、数据安全。
目前,随着老旧小区改造工作在全国推进,“智安小区”建设已经形成全面、规范、有序、科学的推进局面。多省市以“智安小区”为重要抓手,加快推进基层平安建设。包括浙江、上海、北京、广东、安徽、天津、甘肃、江西、河南等省市推出了“智安小区”建设的任务表和时间表。
(三)紧贴实际需求深化“雪亮工程”应用
从2015年国家发展改革委、公安部等九部委提出加强公共安全视频监控建设联网应用工作,全国各级政府将其纳入本地区经济社会发展和城乡规划统筹考虑,提高公共区域视频监控系统覆盖密度和建设质量,同时结合本地实际,整合已有的信息管理系统,健全跨地区、跨部门视频图像信息共享应用机制,夯实公共安全视频监控在打击犯罪、治安防范、社会管理、服务民生等方面落地应用。
“雪亮工程”建设作为当前公共安全视频监控建设联网应用工作重要抓手,2020年持续下沉基层社会治理,实战应用成效日益显现,各地通过构建城乡统筹、网上网下融合、打防管控一体的城乡治安防控体系,为社会发展提供了强有力的安全保障,让广大人民群众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明显提高。特别是在“新冠肺炎疫情”的冲击下,“雪亮工程”发挥了前所未有的功效。山东、湖南、四川、贵州、河南等地利用“雪亮工程”设备与平台服务疫情防控整体工作,建立疫情防控机制,充分发动网格员负责平台值班值守工作,全天候视频巡查各地区各村庄有无人员扎堆聚集、不戴口罩、主要道路人员车辆流动、村级监测点的值班等情况,为疫情防控工作提供了坚实支撑。
三、行业管理与服务不断加强
随着安防行业的快速发展与持续壮大,行业的管理工作也在逐步加强。行业管理部门、社会团体组织以促进行业健康、可持续发展为出发点,针对行业中出现的新问题、新情况,加强行业管理的调查研究,与时俱进,不断探索行业管理的新路。
(一)政府部门加强业务指导
2020年,全国公安技防管理部门立足平安中国建设,加强社会创新治理,规范安防行业监管。公安部科技信息化局认真贯彻国务院常务会议部署要求,指导各地公安机关科技信息化部门积极推动住宅小区智能安防建设;在加大“放、管、服”工作力度方面,继续推进安防认证检测机构合格评价工作;上海、浙江、江西、湖北、广西、贵州等地技防管理部门积极指导、引导安防企业抗击疫情、复工复产;全国公安技防管理部门通过指导下辖协会脱钩、建立联席会议制度、指导重点业务工作等方式,不断加强完善监督指导工作;天津、山西、内蒙古、吉林、黑龙江、安徽、广西、贵州、甘肃、宁夏等地技防管理部门依据各地工作特点,积极推进视频联网建设架构设计、安全共享和综合应用;内蒙古、辽宁、黑龙江、上海、湖北、广东、海南等地出台相关政策法规,为公安技防工作顺利开展提供坚实保障。
(二)稳步推进行业标准化建设
2020年安防标准化工作稳步推进。全国安全防范报警系统标准化技术委员会持续推进公共安全视频图像信息联网共享应用标准编制工作,已发布5项国家标准。2020年,安防标委会在编的国家标准和行业标准达到70余项。其中,经批准发布的25项(国家标准2项、行业标准23项),完成标准报批稿31项(国家标准6项、行业标准25项),会同安防协会、检测机构等单位加强重要标准的宣贯培训,推动重要标准的贯彻实施,为公安机关和其他行业、领域开展安全技术防范建设特别是视频监控建设应用工作提供了强有力的技术指引和规范。此外,全国安全防范报警系统标准化技术委员会积极推动国际标准化工作,牵头制定1项国际标准《视频监控系统的信令和协议》。截止到2020年年底,共牵头制定9项国际标准,其中国际电工委员会(IEC)国际标准6项,国际电信联盟(ITU)国际标准3项,目前9项国际标准均已正式发布实施,进一步提升了制定国际标准的话语权。
(三)有序推进行业认证认可工作
2020年安防认证业务开拓创新有了积极进展。相关认证机构认真贯彻国务院“放、管、服”改革相关精神,探索开展机构自愿性认证工作,加速认证业务转型。完成防盗报警产品强制性认证实施规则的修订,完成对防盗锁和安防实体防护产品自愿性认证实施规则的备案,深入研究公共安全行业自愿性产品认证或者机构自行开展的自愿性产品认证的推广方式,通过加强与安防协会等单位的深度合作,推进安防行业认证的社会认可度。中国安全技术防范认证中心保持CCC证书286张,涉及境内外企业82家;保持有效GA证书377张,获证境内外企业128家;累计颁发CSP自愿性认证证书680张,获证境内外企业218家。公安部第三研究所认证中心持有有效的强制性认证证书462张,境内外CCC获证企业共计84家。
(四)积极推进行业检测检验工作
2020年检测机构认真贯彻国务院“放、管、服”改革相关精神,积极完成相关领域检测任务,发挥科技优势,助力疫情防控,积极承担国家级、公安部级实验室建设,通过不断强化基础建设,大力拓展实验室资质能力范围,配合认证机构开展自愿性认证检测工作,同时拓宽市场服务,深化合作,加速实现深度产业融合。北京检测中心出具报告22483份,涉及企业3753家,获批能力范围扩大到670余项。上海检测中心完成实验室、检验机构、资质认定“三合一”评审,实验室获批能力范围扩大到640项;139项扩项申请的标准检测能力由CNAS确认发布。
(五)规范推进行业自律工作
行业自律性管理是行业协会重要的工作任务和职能。2020年中国安全防范产品行业协会及各地方行业协会在主管部门及业务指导部门的领导下,充分发挥行业服务、行业自律、行业代表、行业协调功能,坚持以党的政治建设为统领,坚持以服务会员为宗旨,通过开展专题研究、承担政府服务项目,反映会员诉求,成为政府管理决策的得力助手。通过开展能力评价、线上线下培训、调研等活动,帮助企业解决难题,建设会员之家。在突如其来的新冠肺炎疫情面前,全国多省市安防协会积极应对、主动作为,迅速部署疫情防控工作方案并发布倡议书,向会员单位倡议发起爱心捐赠活动,启动疫情防控物资捐助和捐款活动,向疫情防控重点地区捐赠物资,全力以赴支持各地区抗疫工作。在脱贫攻坚决战之年,中国安全防范产品行业协会及各地协会开展助力扶贫攻坚活动,以技术和智力支持、慰问调研、爱心捐赠、以购代捐农产品等多种形式进行结对帮扶。
四、行业保持稳定快速发展
(一)行业规模持续壮大
虽受疫情影响,2020年安防行业发展受到一定的挫折与影响,但在数字浪潮的推动下,新型智慧城市建设持续落地,行业智能化转型加快,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新一代信息技术持续融入,我国安防行业保持持续健康稳定发展,行业规模不断壮大。
2020年安防企业达到3万余家,从业人员170多万人;行业总产值达到7950亿元。按照企业类别分:产品制造企业实现总收入3800多亿元,安防系统集成与工程企业总收入3400多亿元,运营服务及其他企业总收入700多亿元;按照应用领域分:视频监控约占55%,出入口控制约占15%,防爆安检约4%,实体防护约占18%,入侵报警约占5%,其他约占3%。
在新技术赋能下,安防行业产业链的深度和广度不断延伸。从上游零部件、中游软硬件制造、下游集成、工程及运维服务、终端客户,涉及业务覆盖公共安全、城市治理、交通出行、自然资源、生态环保等公共事业领域,煤矿冶金、商业地产、制造企业、烟酒盐、物流、零售连锁、教育教学等行业用户,以及小微企业、小微园区、商铺、工厂、小区、景区、养殖场等中小企业事业领域。
行业发展离不开骨干企业的带动,近些年来,以海康威视、大华股份为代表的行业领军企业持续发力,不仅占据着国内行业的“半壁江山”,也引领着世界安防市场的发展。同时,以华为、新华三为代表的ICT企业,以阿里、百度为代表的互联网“巨头”企业,以商汤为代表的人工智能公司,等等,也看到安防行业的发展前景,纷纷入局,推动安防行业规模持续扩张。
(二)技术创新能力增强
随着科技创新投入和研发力量的不断增强,我国安防行业已经基本形成从上游算法、元器件、芯片研发,到中游产品设计制造,再到下游系统集成、运维服务等完整的产业体系。同时产业链重心开始往中高端转移,头部企业纷纷布局高端人工智能算法、芯片设计及核心技术领域。根据不同场景需求加强智能视觉与物联网应用技术、立体化感知与风险预警技术的研发,在5G通信、AI智能感知、机器学习、物联网、云计算与边缘计算、多功能智能化装备关键技术,以及高通量安检技术、机器人、无人机等方面都有了质的突破,安防行业已成为人工智能与实体经济深度融合最成功的应用领域之一。
随着AI与安防场景的不断融合应用,新产品新技术不断涌现。2020年以低照度场景下视频监控技术应用最具代表性。基于边缘计算算力提升的AI超微光技术、全彩技术,结合深度学习算法,在不产生光污染的情况下,很好地解决了智能摄像机夜间成像和识别感知的难题,满足复杂场景自适应的现实需求。
2020年响应疫情防控需要,以红外热成像为代表的产品技术应用持续落地,行业普遍应用的智能摄像机通过叠加人脸识别技术、红外热成像技术,实现身份信息与体温匹配,同时自动排除干扰人体测温的因素,做到人脸识别和温度即时可见,并被广泛应用在疫情防控一线。
以高带宽、低延时、广连接等特点,5G正在构建万物互联的智能世界中发挥革命性作用。在5G技术赋能下,安防行业持续推动智能安防落地的广度和深度,并通过与AI技术的融合,让智能化普及进一步加快,催生出更多行业智能化场景,诸如移动视频应用、智慧警务建设等。
(三)市场应用拓展扩维
近年来各相关部门和地方积极探索智慧城市建设,在公共服务便捷化、城市管理精细化、生活环境宜居化等方面取得突出成效。安防产品技术作为基础设施建设的一部分也在加速融入智慧城市,赋能千行百业,不断解锁新应用场景,推动产生更多应用新模式、新业态。
2020年,以视觉为基础的多维感知技术已经成为安防行业拓展市场空间,扩维赛道,助力行业数字化转型的重要抓手,其中在智慧交通、智慧医疗、智慧金融、智慧教育等行业数字化变革领域,安防产品技术持续落地应用,极大满足了碎片化的市场需求。受2020年新冠肺炎疫情影响,“宅经济”迎来巨大发展,家居、社区等细分市场智能化转型需求旺盛,这为安防行业内楼宇对讲、视频监控、出入口控制等产品技术提供了更大的市场空间。
同时,在AI加持下的多维感知技术使得安防概念不断实现泛化,通过更广泛地感知、认知,看得懂、主动响应等在实现安全防范的基础上,进化到“碎片化”场景下的管理环节,再到决策环节。“泛安防”正逐步下沉至城市、社区的毛细血管,融入生活场景的方方面面。
(四)企业快速发展格局重塑
近些年,受益于国家持续推动新技术的快速发展,行业领军企业抓住战略机遇期,加快数字化、智能化转型,市场占有率、品牌知名度、综合实力快速提升,海康威视、大华股份、宇视科技等视频安防设备销售额已居全球前列。另外,在出入口控制、楼宇对讲、防爆安检、实体防护等领域也形成了一批颇具影响力的龙头企业,并借助资本运作实现上市,尤其是在2020年下半年,安防行业迎来了多家企业首发过会或登陆资本市场,既有老牌报警运营企业、实体防护企业,也有楼宇对讲企业,共同推动了一波安防企业“上市潮”。
与此同时,随着技术融合、系统融合的快速发展,以华为为代表的一批实力强大的信息通信、互联网、AI企业以及网络安全服务商加入安防行业,这些企业以优秀的算法、架构、算力等融合安防场景应用,促进了行业智能化的深度转型,同时也改变重塑了产业格局。
目前,泛在的安防智能化带来的机会已经非常清晰,具有革新力量的行业企业,通过持续性研发投入,实现在芯片、算法、软件端、硬件端、整体方案的持续迭代演进,推进各个细分场景下的智能化应用不断落地,进而迎来更大规模的智能化落地时代,这也预示着将有越来越多的企业涌入安防领域。
五、存在问题及不利因素
2020年受新冠肺炎疫情、美国政治打压等因素影响,电子行业“缺芯潮”持续蔓延,安防行业上下游供应链中断、原材料价格上涨、项目订单延期、海内外市场变化等问题集中出现,考验着安防企业的运营管理、供应链、业务拓展以及研发创新。安防行业一些固有的问题也未能得到很好地解决:国家安防立法尚未出台,行业管理不够统一规范,影响到全国统一市场的形成;技术逐渐趋于透明化,产品雷同化、同质化现象严重,导致行业恶性竞争不断加剧;部分企业出现生产经营困难,陷入困境,也深刻影响着行业健康与可持续发展。
六、结语
2020年安防行业砥砺前行,经历新冠肺炎疫情、世界经济衰退、复杂的国际形势等诸多不利因素,但安防行业坚持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树立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新格局,不仅经受住了考验、实现了V形反转,而且赢得了技术创新与应用双丰收。随着“平安中国”建设迈向新阶段,社会治理体系现代化深入推进,安防技术产品的作用将得到进一步增强,再加上新一代信息技术的融合赋能,安防行业将迎来更加广阔的发展前景。同时,安防企业需要注意市场环境瞬息万变,适应行业竞争,充分融合企业内生力和外部需求,做出全局性和长远性的谋划,实现长期的生存和发展。